在中国的许多地方还有土榨作坊,也有许多人买小型榨油机自己榨油。许多人认为这样“未经现代工业手段处理”、“无添加”的油更健康更安全。
然而,现实很残酷:土榨油不仅没有更安全,反而存在多种风险。
土榨油中含有游离脂肪酸、色素以及挥发性成分。这些杂质的存在使得油会有各自特有的风味。但是,它们也使得油在比较低的温度下就会冒烟。油开始冒烟的温度叫做“烟点”。烟点与油的种类有关,比如葵花子粗油的烟点不到110℃,而芝麻粗油则接近180℃。同种类油的烟点又跟其中的杂质密切相关,大豆和花生粗油的烟点在160℃左右,而精炼之后能够达到230℃以上。
油烟不仅是PM2.5的来源,还含有一种叫做丙烯醛的物质。丙烯醛对眼睛和呼吸道有很强的刺激作用,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甚至作为化学武器来使用。此外,冒烟还会产生其他有害物质。而商业化的油一般要经过精炼,目的是除去油中的游离脂肪酸、色素和气味。经过精炼的油颜色浅、味道平淡、外观清亮,冒烟温度能提高五六十摄氏度。在爆炒油炸的时候,精炼油在更高的温度下也不会冒烟。
土榨油一般会进行高温处理,在处理过程中会形成一些苯并芘,是一种致癌物。前几年曾有媒体报道,某茶籽油中苯并芘超标。而超标原因,就是压榨之前高温加热产生的。
此外,植物油因为不饱和脂肪含量高,比较容易氧化变质。这种氧化变质是连续发生的,在肉眼可以辨别或者风味发生改变之前,就早已超过了国家标准的范围。也就是说,虽然是“自己榨的”,也没有人来追究是不是不合格,但如果拿去检测的话,很可能已经是不合格的“变质油”。商业化精炼的油不仅除去了杂质使得氧化变慢,还会加入适当的抗氧化剂进一步增加其保质期。所以跟自榨油相比,精炼油可以保存更长的时间。
土榨油更大的风险还在于黄曲霉毒素。不管是花生、大豆还是油菜籽,都有被黄曲霉毒素浸染的可能。在油的精炼过程中,大多数黄曲霉毒素会被去掉,所以精炼油并不容易出现黄曲霉毒素超标。而自榨油不进行精炼,超标的可能性就很大。实际上,在过去的几年中,经常出现“土榨油”黄曲霉毒素超标的报道,超标幅度高达几倍。牛奶中的黄曲霉毒素M1超标一倍,就已经让许多人恐慌,而油中的是毒性要高10倍的黄曲霉毒素B1,而且超标幅度往往还更大。其实,国家标准的限量已经是牛奶标准的20~40倍,所以即使考虑到油的食用量比牛奶小,但超标带来的风险依然要高得多。
许多人担心油的精炼过程中会产生反式脂肪。理论上说,高温长时间的处理确实会使一部分不饱和脂肪转化成反式脂肪。但在合理的精炼工艺中,这个转化率并不高。根据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交流中心的调查数据,近年来,中国市场上的植物油中,反式脂肪的含量在1%上下。考虑到每个人每天食用植物油的量,这个含量的反式脂肪带来的健康风险小到可以忽略。
权衡自榨油和精炼油各自的“不健康”因素,从安全的角度说,“自家榨的油”不如精炼的油好。